大寒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,大寒一過,四季又開始新的一個輪回。這個節氣不僅標志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,也預示著春天的臨近和新年的到來。大寒季節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,氣溫低、天氣干燥,容易導致人體受寒、失調等健康問題。因此,合理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對于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。


睡宜早,動宜慢
在起居上,應注意早睡晚起,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,以利陽氣的潛藏。冬藏時節,萬物蟄伏,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界特點而適當減少活動,做事“慢半拍”,以免擾動陽氣。
此時的鍛煉要有節制,微微出汗就好,建議大家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,如慢跑、踢毽子、打拳、散步等,達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。此外,運動盡量選擇在白天、陽光充足時進行,并做好準備活動,防止運動損傷。



注意保暖
保持良好的保暖措施是大寒季節養生的關鍵。首先,要合理穿著,選擇保暖性好的衣物,注意頭部、腳部和胸部的保暖。可在室內多穿一件衣物,避免受涼。同時,要注意室內通風,保持合適的室內溫度和濕度,避免過度干燥。





中醫有“寒者溫之”的原則,認為溫性食物,如羊肉、牛肉等,有助于體內陽氣升發,可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。可以適當增加攝入的熱量,例如羊肉、紅棗等食物可以適當多吃一些。每天早晚喝一碗姜湯,有補氣、提神、改善睡眠的功效。
腎應冬,屬水,主藏。所以,“冬季養腎”是養生的基本認識,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。此外,核桃、桂圓、栗子等堅果類食品也可適當多吃。

冬季由于天氣干燥,人體容易出現皮膚干燥、口渴等情況。因此,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量。每天飲用足夠的水、茶或湯,以維持身體的水分平衡。同時,注意避免過度飲用咖啡、濃茶和酒精等會導致脫水的飲料。

在大寒季節,還要合理搭配食物,攝入平衡的營養。首先,要注意攝入足夠的蛋白質,以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。建議多攝入優質蛋白質,如雞肉、魚類、豆制品等。其次,要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,以提供足夠的能量。選擇粗糧、雜糧、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,有助于促進消化和排便。最后,要避免過度食用油炸食物和高糖食物,以免加重消化負擔和增加血糖波動。



傳/統/二/十/四/節/氣


保持心情舒暢
大寒季節容易出現情緒低落、郁悶等心理問題。因此,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,保持心情舒暢。可以多參加一些開心、愉悅的活動,與親友相聚,分享快樂和熱情。也可以進行一些自我調節的活動,如聽音樂、看書、旅游等,有助于緩解壓力和調整心情。





學會放松和休息
冬季身體容易疲勞,因此要學會放松和休息。可以嘗試一些放松的活動,如冥想、深呼吸、瑜伽等。可以適當安排一些自我時間,找到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,放松身心。
傳/統/二/十/四/節/氣




大寒是一年當中最后一個節氣,此后陽氣便漸漸升發,因此這一時節的艾灸要以腎經為主,肝經為輔,既要進一步補益陽氣,又要逐漸注意肝氣的調暢,迎接春季的到來。大寒前后,可艾灸“神闕穴” 。
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,為任脈、沖脈循行之地、元氣歸藏之根,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后天之要穴。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,溫腎健脾,祛風除濕,溫陽救逆,溫通經絡,調和氣血,對身體非常有好處。


按摩方式:將手指放置穴位處,進行按揉,平時也可以用梳子多梳偶頭頂,也可達到一定的保健功效。
功效:百會穴是諸陽之會,很多經脈都會交會于此,是人體的第一保健要穴,經常按揉,可幫助人體疏通氣血、驅寒助眠。
按摩方式:用拇指按揉太溪穴,按摩時間在5-10分鐘左右,每分鐘大約為120次,有酸脹感為宜。
功效:太溪穴位于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,按摩此穴位可以緩解下肢酸脹,滋補腎陰,為身體補充水分。
傳/統/二/十/四/節/氣

濟醫廣〔2024〕第151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