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因對腸鏡心存恐懼而拒絕檢查,有人因擔憂面對腸鏡操作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尷尬而抵觸檢查,總之有不少人因對腸鏡不了解而放棄檢查。今天就來詳細講講腸鏡!
🙋閱讀本文,您可以了解到:
關于腸鏡的常見疑問解答
什么是腸鏡?
腸鏡(全稱結腸鏡檢查)是一根直徑約1厘米、可彎曲的軟管,前端配有高清攝像頭和照明設備。醫生通過肛門將內鏡緩緩送入腸道,實時觀察大腸(結腸和直腸)內壁的每一處細節,連芝麻大小的病變都能清晰捕捉。
不僅是檢查,還能治療:
若發現息肉或小腫瘤,醫生可直接通過腸鏡的微型器械切除,無需開腹手術。
兩種選擇,按需匹配:
普通腸鏡:檢查時會有腹脹感(類似鬧肚子),但全程清醒,適合耐受性強的人群;
無痛腸鏡:靜脈注射短效麻醉藥,5秒入睡無痛感,醒來即完成檢查,適合敏感或緊張的患者。
檢查范圍:
可覆蓋直腸、乙狀結腸、降結腸、橫結腸、升結腸及回盲部,覆蓋全大腸95%以上的區域。
為什么要做腸鏡?
結直腸癌是“最笨的癌癥”:從第一個癌細胞出現到晚期,通常需要5-10年,而腸鏡是唯一能在這之前“掐滅火苗”的檢查。
數據對比:
✓ 早期腸癌(Ⅰ期)5年生存率超90%;
✓ 晚期腸癌(Ⅳ期)5年生存率不足10%。
真實案例:
2022年《柳葉刀》研究顯示:接受腸鏡篩查的人群,10年內腸癌發病率降低40%,死亡率降低61%。
沉默的殺手:
早期腸癌幾乎無癥狀,等到便血、排便習慣改變、消瘦時,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期。
出現這些癥狀
腸道發出的“求救信號”不容忽視:
便血≠痔瘡:
暗紅色血便、黏液血便,或廁紙帶血持續3天以上,需警惕腸癌可能。
排便習慣突變:
突然便秘、腹瀉,或兩者交替超過2周;
大便變細(如鉛筆狀)、排便后仍有便意。
不明原因異常:
✓ 體重半年內下降超10斤;
✓ 貧血(尤其男性或絕經后女性);
✓ 腹部持續隱痛或摸到包塊。
無癥狀高危人群:
即使沒有不適,45歲后也建議做第一次篩查(參考《中國結直腸癌篩查指南》)。
腸癌偏愛以下人群,定期篩查可保命:
年齡門檻:
45歲是篩查起點,50歲以上風險驟增(美國已建議45歲起常規篩查)。
家族遺傳:
父母或兄弟姐妹患腸癌,風險增加2-3倍;若有家族性息肉病,癌變概率近乎100%。
腸道慢性病:
潰瘍性結腸炎、克羅恩病患者,癌變風險比常人高10倍。
息肉病史:
尤其腺瘤性息肉(癌變率30%-50%),切除后仍需1-3年復查。
生活方式高危:
長期吸煙(風險增1.5倍)、酗酒、愛吃紅肉/加工肉、果蔬攝入不足。
代謝異常:
肥胖(BMI>30)、糖尿病、久坐不動人群。
腸鏡前的準備
腸道清潔度決定檢查準確性!若腸道殘留糞便,可能漏診30%的小病變。
飲食控制(檢查前3天):
✓ 推薦食物:白粥、面條、豆腐、蒸魚、雞蛋羹(少渣易消化);
✓ 絕對禁忌:紅色食物(火龍果、番茄)、帶籽水果(獼猴桃、草莓)、粗纖維蔬菜(芹菜、韭菜)。
藥物調整:
✓ 停用阿司匹林、華法林等抗凝藥(需提前與醫生確認);
✓ 糖尿病患者需調整胰島素用量。
清腸流程(檢查前1天):
晚餐:18點前吃完少量白粥,之后禁食;
喝藥:19點起用溫水沖泡清腸藥(如復方聚乙二醇),每10分鐘喝250ml,2小時內喝完3-4升;
排便標準:直到排出物呈淡黃色透明水樣,無固體殘渣。
檢查當日:
禁食禁水,穿寬松衣褲,攜帶既往病歷和家屬陪同(無痛腸鏡需麻醉評估)。
檢查后注意事項
✓ 檢查后2小時:可少量飲水,無不適再喝米湯、藕粉;
✓ 檢查后6小時:過渡到稀飯、爛面條等軟食;
✓ 檢查后1-3天:避免辛辣、酒精、粗纖維食物(防止刺激腸道創面)。
✓ 腹脹:因檢查時注氣導致,輕柔按摩腹部+緩步走動可促進排氣;
✓ 輕微腹痛:通常1-2天緩解,若持續加重需就醫;
✓ 活檢或息肉切除:術后可能出現少量血便,若出血量大或持續需立即急診。
✓ 無痛腸鏡后24小時內禁止駕車、簽署重要文件(麻醉可能影響判斷力);
✓ 1周內避免劇烈運動、提重物(防止創面出血)。
✓ 無異常:5-10年后再查;
✓ 小息肉切除:1-3年復查;
✓ 多發性息肉或高級別瘤變:6-12個月復查。
A: 腸鏡使用的丙泊酚代謝極快,6小時即完全排出,研究證實單次麻醉不影響記憶力。
A: 正規醫院嚴格一人一鏡一消毒,且需達到滅菌標準,無需擔心。
A: 建議避開,經血可能干擾視野,增加感染風險。
A: 可冷藏后小口喝,或用吸管避開舌根減少苦味;部分醫院提供新藥(如匹可硫酸鈉),口感更好。
專家提醒
“每100個拒絕腸鏡的人中,可能有5個已經埋下腸癌隱患。”
✓ 45歲后即使無癥狀,也應像保養汽車一樣給腸道做“年檢”;
✓ 高危人群可提前至35歲篩查;
✓ 選擇正規醫院或消化內鏡中心,確保檢查質量。
✓ 恐懼多源于想象,實際90%的人反饋“沒有傳說中可怕”;
✓ 可先選擇無痛腸鏡,或通過虛擬腸鏡(CT仿真成像)過渡適應。

一次腸鏡的有效期長達5-10年,卻能換來未來幾十年的安心。健康不是等來的,主動篩查才是對自己真正的負責!
鳳凰怡康宣傳部 宣
濟醫廣〔2025〕第191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