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sup id="e6sq2"><kbd id="e6sq2"></kbd></sup>

<small id="e6sq2"></small>
  • <bdo id="e6sq2"><rt id="e6sq2"></rt></bdo>
  • <button id="e6sq2"></button>
    <bdo id="e6sq2"><table id="e6sq2"></table></bdo>

        預約電話:0537-6520567 濟醫廣 【2023】 第474號    

    濟寧鳳凰怡康醫院

    處暑已至 | 秋處暑,猛如虎,養生謹記“三防”“三做”

       2024-08-23    作者:鳳凰怡康   來源:濟寧鳳凰怡康醫院   閱讀:4

     

     




    處暑,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,意味著暑意漸消,酷熱難耐的天氣終于到達了尾聲。此時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,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,人們的起居作息、飲食習慣等也要進行相應調整,方可健康度過。若調養不當,無法適應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,則很可能引發呼吸道、胃腸等方面的疾病。




     

     


    處暑養生有“三防”

    THE LIMIT OF HEAT

     

    01
    防睡眠不足

    處暑時節應早睡早起,保證睡眠充足,每天應比夏季多睡1個小時。

    晨起可飲用溫水,保持排便通暢。

    午睡也是處暑時節的養生之道,可彌補夜晚睡眠不足,有利于緩解秋乏。

    02
    防添衣過早

    俗話說:春捂秋凍。

    天氣稍微一涼,有些朋友就會把保暖的衣物穿上,這其實是不恰當的。

    隨著時間的推移,早晚溫差逐漸增大,大家可以適當讓身體感受溫度下降帶來的收斂變化,不必過早添加衣物,以提高自身抵抗力。

    對于身體虛弱、體質虛寒的人群,如老年人、久咳久喘者,早晚可加一件背心,保證核心溫度即可。

    夜間睡覺時,要注意胃腸和臍部的保暖,避免寒氣侵入人體;日常起居也要注意遠離冷水、冷飲等寒涼之物。

    03
    防飲食辛辣

    立秋過后,應減少攝入易引起津液耗傷、發汗過多的食物,減辛辣、增清潤。

    多食用湯、粥以及果類、根莖類等水分含量高的食物。

    例如,人們可以少吃姜、蔥、辣椒等辛味食物,多吃雪梨、甘蔗、石斛、玉竹、山藥、百合、桑葚等清熱潤燥之品,這些食物能在緩解熱與燥的同時,補充體內津液,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秋燥。



     


    處暑養生有“三做”


    THE LIMIT OF HEAT

     

     

    處暑
    SUMMER HEAT

     

    緩運動


    處暑時節,運動一定要緩一點,以“不累”為標準。

    可選擇爬山、健身操、散步、太極拳等運動方式進行鍛煉,以排出夏季郁積在體內的濕熱。

    但運動時要注意強度不可過大,避免大量汗出而損傷陽氣。

    養精神


      

    勤按摩


    秋季要注意培補脾胃,益氣健脾,以強身健體。

    可常揉脾俞穴和足三里穴。

    脾俞穴在人體背部,一般來說,肚臍對應我們背部的第二腰椎,向上再摸三個椎體,旁開兩指處即為此穴。

    手握空拳輕輕叩擊脾俞穴數次,或點按5分鐘。


    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,按揉時端坐凳上,四指彎曲,按放在小腿外側,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,一按一松,點按5分鐘,兩側互換。


    處暑養生小秘訣


    THE LIMIT OF HEAT

    常吃養胃食物

    秋季消化道疾病高發,頻繁吃肥甘厚味的食物會給脆弱的腸胃“雪上加霜”。

    不妨多吃些養胃食物,比如南瓜、小米、圓白菜、木瓜等。酸奶、豆豉等發酵食物營養豐富且易消化,同樣適合此時食用。

     


    用薯類代替部分白面

    薯類食物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、鎂等礦物質,膳食纖維也較豐富,且有研究表明,它們作為主食有利于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病。

    秋季是薯類出產旺季,可用山藥、芋頭、土豆、紅薯等替代精白米面。

     


    每天吃一小把堅果

    俗話說“春吃芽、夏吃瓜、秋吃果、冬吃根。”秋季也是食用花生、核桃、榛子、杏仁等堅果的好時候。常吃能呵護心臟健康,獲取維生素E和多種微量元素。

    但入秋后氣候日益干燥,吃多了炒干的堅果嗓子會不舒服,建議選擇原味生食、五香煮或微烤的口味。

     


    常聽養神音樂

    處暑節氣后,經歷了夏的大熱大汗、耗氣傷陰,隨著天氣由熱轉涼,人體陽氣也收斂,所以容易出現秋困、秋燥,因此精神調養應以靜為主,靜能生陰,靜能潛陽。

     


    處暑養生吃什么


    THE LIMIT OF HEAT

    生梨性寒味甘,有潤肺止咳、滋陰清熱的功效,特別適合秋天食用。

    梨還有降低血壓和養陰清熱的效果,所以高血壓、肝炎、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處。

    枇杷:中醫認為枇杷味甘酸,性涼,有清肺潤肺、止咳、止渴、潤五臟之功效。

    一般人吃枇杷會去皮,其實枇杷皮富含類胡蘿卜素,比果肉高數倍,類胡蘿卜素是枇杷果中維生素A的主要貢獻者,對視力很好。

    建議:吃枇杷時,先用鹽水泡一小會兒,然后連皮帶肉一起吃下去。

    蜜橘:蜜橘具有潤肺、止咳、化痰、健脾、順氣、止渴的藥效。與銀耳合用具有養陰潤膚、美容嫩膚之功用。

    這段時間可以定期燉一鍋蜜橘銀耳粥,可以滋養皮膚,潤肺止咳。

    銀耳:銀耳味甘淡性平,歸肺、胃經,具有滋陰潤肺、養胃生津的功效。銀耳為藥食兩用之品,藥性平和,特別適合于中老年人長期食用。

    撕碎與米同煮為粥食用,適用于中老年人身體虛弱及患有高血壓、高血脂及慢性支氣管炎患者。

    百合:百合能清熱又能潤燥,鮮百合多用來烹菜,也可煲湯或煮粥,干百合則常用來煲湯,更經得起熬煮。喝點百合湯補水清火效果不錯,再加點雪梨就更好了。

    薏米:薏米健脾益胃,補肺清熱,還有養顏、駐容的功效。

     

   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






     

    END

     

    濟醫廣 【2024】 第1511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最新更新
    熱門關注
    推薦瀏覽